<rt id="csmcu"></rt>
<dl id="csmcu"></dl>
  • <code id="csmcu"><delect id="csmcu"></delect></code>
    <samp id="csmcu"><input id="csmcu"></input></samp>
  • 您好!歡迎您來到廣東高新教育集團!攜手一起讓世界的教育更美好!
    客服熱線:020-36865992 卓越學校的締造者 建校一所造福一方
    張天培:商業向善必然讓商業走得更遠
    2020-09-09 來源:深圳國際公益學院   編輯:易子

    以下文章來源于深圳國際公益學院 ,作者CGPI

    5月22日,廣州高新教育集團董事長、DBA2020級學員張天培參加國際公益學院舉辦的“重塑后疫情時代可持續發展新生態”論壇暨DBA2020級云開學典禮。



    在論壇上,張天培表示,商業向善必然讓商業走得越來越遠,在此基礎上,廣州高新教育集團正在從三個維度助力當地教育行業可持續發展。

    張天培發言摘錄:
    關于公益與商業關系的問題,也是我們全體學員想來國際公益學院探尋的一個問題。有一種說法,商業就是最大的公益,我覺得講得有點絕對。但是關于公益和商業的關系,我是認為,二者是相輔相成,共融共生的。

    其實,我們來到國際公益學院學習,主要是探尋商業如何向善,讓我們用慈善之心去做商業,讓更多的人共同關注善與公益,從而也能夠引發更多的人關注到自己商業中的產品和服務。我想,商業向善必定能夠讓商業走得越來越遠,甚至是越來越寬。

    當然,我們很多同學是公益機構的負責人。相信大家都有一種感受,就是在純粹做公益的時候,到底有多少力量可以持續地做下去,能撐到什么時候。所以,假如公益能用商業的邏輯,激發它更多的動力或者更多的動能,就有可能讓公益走得更遠,產生更大的力量。

    這就是為什么,我認為公益和商業是一種相輔相成,共融共生的關系。對于社會問題是不是只有用商業的方法才能得到最好的解決?不能一概而論!因為社會問題分很多種類型,有短期的,有長期的,有社會經濟的,有人文的等等,當然,我是贊成用一種有利可圖的方法來解決社會問題,因為這樣可以激發更多人參與這件事情,讓這件事情積聚更多智慧,但也有些社會問題不能用商業或者一種有利可圖的方法來解決的。



     
     比如,教育問題。我是從辦職業學校開始的,在十三四年前,我所面對的學生和今天所面對的學生,即便讀的同樣是我們一所學校,但也有很大不同。十三四前的學生,雖然都來自廣東,但通常粵西和粵東的同學一來到學校,就先問你哪里的,我哪里的,先分成兩派,動不動大家擺一擺。但現在,我發現沒有這種現象了,大家來了以后,和平相處。我感覺,導致我們學生發生的改變,不是學校的努力,而是他們家庭的改變。雖然這些孩子依然沒有考上高中,來讀我們學校,但是他們家長的素質提高了,家庭教育水平也提升了,進而化解了這個地域問題。而這個問題,很難用一種商業的手段或者其他有利可圖的方法來解決的。

    再回到此次疫情,中國面對疫情能夠解決得這么好,是因為我國有很好的動員力和組織力。所以,我覺得不能一概而論地認為商業手段更有效。

    我們整個教育集團從2016年就開始探尋商業向善。我是2016年加入國際公益學院,現在是二度進來學習。通過之前兩年的EMP學習,我們升級了集團戰略,把構建生命成長共同體作為每一個高新人的共同追求,不僅僅關注我們的學生、老師、家長,還關注我們學生的家庭,關注社區。

    從2016年探索到今天,而且在這個過程里,我們重新梳理了我們使命,把“建校一所,造福一方”作為整個企業的使命和愿景。在這次疫情發生后,我們希望為整個教育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做三件事情:

    第一,關注行業的發展、所在地區的發展。推動整個集團的高管和校長加入或者是建立我們的行業協會,叫民辦教育協會。目前我是擔任了廣州市花都區民辦教育學會的會長,我們還有一些校長也擔任了當地一些市民辦教育學會的會長,從而推動我們當地行業的發展。

    第二,基于我們受眾,根據我們的業務類型,建立更多公益機構。比如,剛剛我們成立了由EMP的學員一起發起的創夢高新家庭教育公益社,主要專注于家庭教育,更好地服務我們的社區。下一步我們計劃成立教師發展平臺,為所在區域里學校的教師做培訓。

    第三,很有幸入讀DBA,可以帶動集團層面讓更多人學習專業知識,讓我們的工作更具有專業性。


    文章來源 | 國際公益學院